自2020年初首次發生疫情危機以來,大多數資產延續劇烈波動。從那時起,經歷了過度激進的經濟刺激和產糧地區意外發生戰爭,隨後是政府主導的能源產品製裁,以及可能過早被迫向綠色能源過渡。簡而言之,這是一段艱難的旅程。以至於我注意到人們已經開始準備好迎接另一年的混亂。
儘管我們已經將混亂正常化到如此極端的程度,以至於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定義黑天鵝事件的規模和頻率,但這種環境可能是不可持續的。從歷史上看,市場和政治波動總是暫時的;我們相信這次也會如此。最終,市場參與者會筋疲力盡,拒絕介入混亂。貨幣市場基金的回報不錯;或許在今年的大部分時間裡,不受重視的現金仍將成為一個不錯的交易標的。
2024年大宗商品反彈不會是2021/2022年的那種反彈
生產商和終端用戶不想聽到這些,但2021/2022年式的大宗商品反彈已經過去。今後10年內,我們可能不會看到這種大宗商品牛市環境。應該承認,2021年至2022年大宗商品的大部分漲幅主要是由刺激資金提供的,並透過激進的投機活動實現的。就像幾乎毫無價值的網紅股票和加密貨幣大幅上漲,超出了任何合理估值一樣,原油、天然氣、穀物和軟性飲料也是如此。
不幸的是,貨幣供應大量湧入的後果是物價全面上漲,因此,大宗商品生產商生產成本也隨之上升。然而,僅僅因為生產商需要一個特定的價格來獲利,並不意味著他們會得到這個價格。事實上,歷史告訴我們,我們應該預期完全相反的結果。原油生產商在2020年經歷了慘痛的教訓,農民和牧場主也經歷了這一教訓,糧食和肉類價格在2010年代初經過歷史性上漲後暴跌。
與其把重點放在投入成本上,依賴市場讓生產者”做正確的事”,更重要的是把重點放在控制可以控制的東西上,而不是控制不了的東西上。商品生產者、最終用戶和投機者無法控制市場價格。不過,他們可以對沖價格風險,改變操作以應對新的現實,或調整交易心態以適應較小的上行波動。
另一方面,投機者應該承認,大宗商品價格往往下跌多於上漲。因此,永遠做多這個板塊並不理智。相反,一般來說,只有在大幅下跌至歷史支撐位時才做多更為明智。